?
2025年9月1日即將施行的《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》新規,標志著工程管理制度的一次深刻調整,也給長期備受爭議的監理職責劃出了全新的界限。相較于2013版標準,此次最大亮點莫過于“簽證條款”的徹底刪除,轉而以更加嚴謹的“新增工程計量與計價規則”取而代之。
?
01. 簽證權力正式移交,監理不再“背鍋”
在傳統工程管理中,監理負責簽證審核,常被夾在發包與承包之間,既要履職,又要承擔經濟風險,引發諸多職責爭議。新標準下,這一權力正式剝離監理體系,改由專業的管理機制接手,宣告“簽證時代”的終結。
?
這意味著:今后涉及設計變更的內容將歸入“工程變更體系”;索賠事項被納入“專項管理體系”;符合條件的非實體工程則適用“計日工”規則;而合同外新增的實體工程,則劃歸到全新的“新增工程”管理范圍內。
?
02. 新增工程管理更加規范,流程更透明
新增工程的認定標準更加嚴格,需同時滿足兩個前提條件:由發包人主動提出需求,承包人明確接受實施。在實際操作中,承包單位需提交施工組織設計、進度計劃及報價清單,合同雙方需就變更事項協商一致,并形成補充合同條款。
?
對于突發性緊急工程,雖然允許以會議紀要形式先期確認,但后續仍需在規定時限內補充完備的書面材料,確保手續合規,防止后續糾紛。
?
03. 監理職責重心轉向全過程風控與合規監督
簽證職能的弱化,并不意味著監理的地位下降,反而使其核心職責更加聚焦。監理的職能將集中在資料初審、隱蔽工程驗收、質量控制、進度監督與合規性審查等關鍵節點上,發揮全過程風險防控的關鍵作用。
?
例如在新增工程實施階段,監理需對施工組織設計的執行、進度落實、報價合理性等進行實時監督核查,確保變更內容既契合技術要求,又不突破合同約定。
?
04. 職能轉型推動行業進化,監理走向高端化
此次制度調整的深層邏輯,在于優化工程管理體系,厘清各方職責邊界,降低因模糊權責而產生的自由裁量風險。這也為監理行業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:告別簽證“跑腿人”的角色,向全過程、專業化、合規性監管轉型。
?
監理企業將不再背負因簽證糾紛引發的經濟責任,而是以更高站位、更專業能力投身于工程全過程的質量與進度控制中。
?
05. 契約精神強化,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
新標準強化了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平衡,促使發承包雙方真正承擔工程變更、造價調整等實質性責任,推進造價機制的市場化。監理不再“被動審簽”,也不會因職責模糊被“甩鍋”,這將極大提升工程項目管理的整體效率與專業度。
?
隨著新《計價標準》的落地,傳統以“簽證”為核心的變更機制將逐步淡出舞臺,取而代之的是更科學、合理和清晰的責任體系。監理在職責清晰化后,有望從紛繁復雜的爭議中抽身而出,集中精力發揮其應有的質量監督和風險防控作用。
?
可以預見,2025年起,工程管理行業將迎來一次以“責任明確、流程規范”為特征的轉型浪潮,監理角色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被重新定義,并朝著更高水平的專業服務邁進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