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“我不是為了錢,是為了能好好喘口氣。”
這不是電影臺詞,而是很多建筑行業從業者在離職時最真實的心聲。
?
她是一家大型建筑設計院的項目經理,工作五年,從施工圖到報建、從甲方溝通到項目驗收,幾乎全年無休。她離職那天,把桌上的盆栽、小風扇、工作證整齊收好,一句“為了個人發展”寫在了離職報告上。但真正的原因不是有人開出更高的工資,而是她“實在喘不過氣來了”。
這不是個例,而是整個建筑行業許多從業者正在經歷的隱痛。
?
根據筑招網建筑人才網于2024年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,有48%的受訪者表示離職的原因并非薪酬,而是工作環境和文化問題:包括工作強度過大、項目期壓力極高、管理方式僵化、溝通冷漠、缺乏成就感與被尊重的感覺等。
這其中,很多問題歸結為同一個詞:公司文化。
在建筑行業,企業文化往往變成了“效率導向”的代名詞,但當效率被極限壓榨、員工成為“項目機器”的時候,再高的工資也留不住一個想要正常生活的人。
?
在大量離職者口述與平臺反饋中,我們發現一些建筑公司存在以下共性問題:
1)過度流程化,控制感強:所有事務必須層層審批,基層員工毫無自主決策空間,像是“設計機械”而非“工程人員”。
2)績效導向畸形:KPI不再是參考,而是“生死線”,設計不加班就等于沒干活,考核只看“出圖數量”,不看質量與創造。
3)管理者溝通冷漠、缺乏情緒支持:項目組內部常年高壓,一旦出現問題,先問“誰的責任”,再問“如何解決”。
4)升職看關系,不看專業:能力不如會說話,項目分配不透明,人才流動走馬燈,優秀員工反而最先離開。
5)員工心理無安全感:會議里不敢提問,工作中不敢出錯,走廊里看見領導都得繞路走。
這些文化癥狀,會讓員工陷入一種長期的“職業壓抑”,即使工資不錯,但身體已疲憊,心理也不堪重負。
?
根據中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第54條規定:“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制度,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。”
而在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》第四條中也明確指出,生產經營單位要保障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,這不僅僅是指物理上的安全,更包括心理層面的壓力防范。
近年來,全國多地也陸續將“職場心理健康”納入安全生產管理范圍。建筑企業作為高強度、周期長、責任重的行業,更應該在組織管理中主動承擔起對員工心理安全的責任。
若企業常年存在管理方式粗暴、言語侮辱、超時壓榨等問題,不僅傷害員工,也會被認定為違反勞動者合法權益,一旦引發工傷或勞資糾紛,將對公司信譽與運營帶來巨大風險。
?
建筑行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常常將“文化建設”理解為“企業年會”、“內刊宣傳”或“HR負責的文藝活動”。但真正決定企業文化的,是一線主管的行為細節。
當一個主管習慣以命令代替溝通,用“項目趕”代替“項目管”,再美的企業愿景都只是貼在墻上的口號,員工看到的是現實,不是宣傳片。
一個項目部的氛圍,是不是愿意提意見、敢說話、能犯錯,決定了這個團隊能否長期穩定運作。文化不落地,人才就落跑。
?
留住建筑人才,不只是開高薪,而是給“空氣”
那位離職的項目經理,最終去了加拿大一家小型設計事務所,收入反而下降了10%。但她說:“我終于不用每天起床先吃胃藥了。”
你看,員工離開的不是薪資,而是那種令人窒息的企業環境。
再多的激勵金,不如一場有尊重的溝通;再厚的工資條,不如一次認同的眼神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