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試進行得還算順利,氣氛也挺融洽。
HR小周和應聘者核對完簡歷后,把人交給了用人部門負責人。該崗位是某大型建筑公司招的“項目助理”,求職者背景匹配,表達也得體,一切看起來都在正軌上。
直到主管問了一句:“如果工作內容能有選擇,你最想做什么?”
對方笑著說:“我其實更想往建筑方案設計方向走,那才是我真正想發展的方向。”
空氣安靜了一秒。
面試還是照流程結束了,但主管只留下一句話:“人挺好,但方向不對,就不考慮了。”
HR聽完,心里一沉。這原本是一個有機會被錄用的候選人,卻因為一句“實話”,關上了通往崗位的大門。
?
可能很多人會有類似想法:“我只是誠實表達一下自己想做設計,也沒說不愿意干助理工作啊。”
確實,你表達了自己的職業目標,但問題是:
你以為自己在展示“熱情”,但面試官聽到的,卻是“猶豫”。
?
主管問你“最想做的工作”,并不是要你進行“興趣大曝光”,而是想判斷你對當前崗位的興趣程度和投入意愿。
當你說“我真正想的是另一個方向”時,管理者通常會立刻擔心:
1.你會不會只是在過渡,干幾個月就走?
2.項目執行過程中,是否會缺乏主觀能動性?
3.萬一派你做現場管理或資料跟進,你是否不愿意?
在建筑行業中,項目人員的穩定性非常關鍵,尤其是執行崗,需要的是務實肯干、執行到位,而不是“人還沒上崗,心已經飛去設計部”的人。
?
這不是HR較真,而是流程使然。你今天是來應聘“項目助理”的,我們就會用這個職位的邏輯與你溝通。
當你在初面就表露出“目標不符”,HR立刻會評估:
1.是否值得再讓你進入下一輪?
2.部門是否愿意培養一個“興趣偏移”的人?
畢竟,公司也希望把機會留給真正對口、愿意投入的人。
?
真誠不是問題,關鍵在于表達方式。以下提供兩種說法供參考:
?
“我對建筑方案設計是感興趣的,但我認為從項目執行做起,能讓我先了解現場實際流程和圖紙落地的邏輯,對我后期理解設計會很有幫助,也能補齊實操短板。”
這樣的說法能讓面試官聽出你的目標,但也能看出你愿意從當前崗位出發,不是臨時起意,也不是過渡心態。
?
“雖然我對方案方向也有關注,但我認為項目助理崗位更貼近施工現場,可以快速熟悉項目全流程,提升我的統籌協調和落地能力,這也是我后期想持續深耕的方向。”
面試官希望看到的不是你“最終去哪”,而是你是否愿意“從這里出發”。
?
招聘方最想知道的三件事:
1.你了解這個崗位嗎?
2.你是否愿意穩定干下去?
3。你是來認真工作的,還是“找個跳板”?
?
你可以有長遠目標,但在面試的那個當下,請聚焦你當前應聘的崗位。如果你說“我更想做別的”,公司很可能就把這個機會,給了那個**“真的想做這份工作”**的人。
記住:有目標是好事,但表達方式,決定你拿不拿得到這個機會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