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次換工作,都是對未來的一次下注。你下注的,是人、是文化、是公司未來的走向。但那些真正該關注的訊號,往往不會在面談當下就浮現。筑招網小編帶你拆解三個關鍵判斷點,教你避開那些一開始看起來都很好的公司陷阱。
?
換工作時,許多人常被表面的「待遇合理、氣氛融洽」所吸引,忽略了那些真正該關注的深層訊號。本文從一位主管的換工作故事出發, 別讓氣氛與薪資遮住了你的判斷。
?
Jack 原本在一家知名建筑公司擔任主管,為了尋求工作上的新挑戰,他決定換公司。面試期間,他與一家初創公司的總經理面談,兩人相談甚歡,恰巧這位總經理還是他的學長。在對談中,Jack 感受到新公司充滿希望與成長潛力。學長也坦言,公司正處于草創初期,會面臨一些混亂與挑戰,例如制度尚未成熟、可能出現朝令夕改的情況,請Jack多多包涵。由于氣氛良好,加上薪資與前一份工作相當,Jack毫不猶豫地選擇加入這間公司。
?
然而,進入新公司半年后,Jack開始觀察到一些問題。公司預期的項目未能如期到手,項目進度延宕,加上部門主管離職率偏高,短短半年內已有多位主管離開。雖然公司仍正常發薪,但每次與總經理會議時,Jack總能感受到對方眉頭緊鎖、壓力沉重的神情。這時他開始懷疑,自己是否因為學長情誼、面談氣氛良好、薪資條件相仿、且工作內容看似能勝任,就貿然做了決定。
?
那么,換工作時除了薪資與面談氛圍外,還有哪些關鍵面向需要納入考量?以下三點,值得每一位職場工作者深思。
?
許多人換工作時最先看的就是月薪,但真正拉開差距的,是總體報酬結構。年薪除了月薪之外,還包含年終獎金、績效獎金、分紅、各類補助等。有些企業為了吸引人才,即使財務體質不佳、甚至處于夕陽產業,仍開出誘人的月薪。但若無年終、無分紅,甚至連經營穩定性都無法保障,表面高薪可能反而是陷阱。
因此,建議換工作前先厘清自己的「年收入期待值」,再反推判斷工作是否符合需求,別被高月薪遮蔽了全局視野。
?
對初創公司而言,資本額可視為公司在尚未獲利前能燒多久的錢。若資本額充足,或背后有知名創投、大型企業加持,代表初創階段擁有一定的財務彈性與支撐力。
此外,經營團隊的學經歷背景亦不可忽略,這些關鍵經營者的學經歷背景也應納入考量,例如創辦人是否具備產業經驗?團隊是否曾成功創業?這些都會影響公司是否能走得穩、走得遠。
面談氣氛好,固然加分;但若忽略這些基本面,風險往往在日后才會浮現。
?
高階主管的穩定度,是觀察公司營運健康與內部文化的關鍵指標。若短期內接連有多位財務主管離職,可能意味帳務不透明、現金流吃緊,甚至出現做兩套帳、財報被會計師保留意見等風險。若研發或業務主管頻繁更換,則可能代表產品開發或市場拓展受阻。
?
換工作可以是開展職涯新階段的起點,但不能只靠感覺或氣氛決定,尤其是中高階職位,在換工作前更要謹慎評估:
?
「公司體質」
「報酬結構」
「經營團隊背景」
「組織穩定性」
等面向。這些資訊若能在面試前就有意識地搜集與分析,不僅能避開潛在風險,更可能幫助你選對一條值得走得長遠的路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