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在求職的過程中,很多人常常陷入一種“好學生思維”: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,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,不敢主動投簡歷、不敢去面試。于是,簡歷被反復修改得七零八落,投遞的步伐遲遲不前,焦慮感也隨之加重。這種心理狀態在求職者中非常常見。
?
然而,職場的現實告訴人們:在準備完美之前行動起來,比不斷自我苛求更為重要。所謂“先混進去再說”,并不是教人敷衍,而是強調實踐中的成長。先投遞簡歷、先去面試、先進入崗位,才有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。很多求職者往往把時間花在“打磨簡歷”的細節上,卻忽視了行動的價值。
?
在實際案例中,這種思維差異非常明顯。有一次,一個影展路演中,一位年輕的大學生上臺演講,她的英語口語磕磕絆絆,幾乎像初學者,但她仍然勇敢地站上了舞臺。臺下的人都在討論她的表現:“她居然混進來了。”這句話看似調侃,實際上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:勇敢行動,比完美準備更能讓人獲得機會。
?
求職亦是如此。簡歷上的數據、工作經歷或許并不完美,但只要投出去,就有可能被看見;只要面試了,就能發現問題所在;只要進入工作崗位,就能真正理解崗位需求和行業規則,為未來做出更明智的選擇。與其在簡歷上糾結,不如在行動中逐步完善。
?
這樣的理念不僅適用于職場,也適用于其他生活場景。以口語比賽為例,一位學生因為擔心自己口語不夠好,一直不敢報名,而她的室友英語水平甚至比她還差,卻選擇了報名。室友在比賽中幾乎沒有充分準備,但通過不斷上臺實踐,發現問題并修正,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。而猶豫不前的人,即便在臺下反復練習,也無法獲得真正的鍛煉和成長。
?
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,勇于嘗試、敢于面對未知的人,更容易獲得機會和成長。畏畏縮縮,只會讓潛力被埋沒;而勇敢行動,才能真正把握命運。所謂“先混進去再說”,正是強調在實踐中成長,通過不斷嘗試發現不足,再通過修正完善自我。
?
對于求職者來說,這意味著不要過分糾結于簡歷的格式、數據是否完美,也不要過度擔心自己是否完全符合崗位要求。關鍵是先投遞、先面試、先積累經驗,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站穩腳跟。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機會的“草臺班子”,那些敢于行動的人,才能真正抓住機會、獲得發展。
?
求職不能過于“老實”,也不能一直停留在準備階段。先行動,先進入崗位,才有機會在實踐中完善自己、提升能力。這不僅是一種策略,更是一種心態:勇敢去爭取,才能真正成長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