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人是管理學中最難的一環,而如何管人也是領導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。要如何有效整合及運用團隊?如何激發員工潛能?如何激勵及安撫員工?
?
資深平面設計師鄧力瑋指出,所謂管理,就是「管事、管錢、管人」,其中「管人」是最難的。在職場中,如何有效帶領人心并創造出團隊的高效率,對于主管而言,是一門領導的藝術及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。資深平面設計師鄧力瑋,曾為許多知名企業打造無數膾炙人口的形象廣告和品牌知名度,其經營過的客戶和品牌超過二百家,既是優秀的廣告界鬼才,也是領導人的身分。
?
首重專業及學習能力不提拔爭功的人
鄧力瑋說道,用人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使命,對他而言,會提拔什么樣的人?他有一致的標準,這個標準就是三種能力和一種特色。
第一是專業能力。不同職位須具備不同專業能力,如業務人員要有良好的書面溝通能力,創意要有好的作品。鄧力瑋說,專業能力對奧美人來說,是成就感的主要來源,因為專業所以能夠驕傲,「當員工有了專業,他就會有一種驕傲感,這種驕傲是用血汗贏來的,他就會運用這樣的驕傲感,讓自己更努力。」
第二是學習能力。鄧力瑋指出所謂的學習能力,不只是聰明吸收知識的能力,而是如何將知識轉化成個人的智慧;擁有好的學習能力,專業能力才能不斷厚實及更新,更是最好的向上趨動力。
第三是久活能力。廣告業是高壓的行業,想在這行活得長久,除了要有毅力和體力,還要有正面思考的能力,因為正面思考能協助你找到更多機會,鼓勵人們發揮潛能。
最后一種特色則是個人魅力,鄧力瑋說,這是個人特有的風格魅力,無形中就會散發出來。有魅力的人擁有熱誠的心智,也就是明確一致的價值觀。反之,他不會提拔什么樣的人?他直言,不提拔會「邀功」的人。邀功的目的就是想被提拔,對于這種人他絕對會直接打叉,因為會破壞團隊精神,「大家都有出力,你去邀功,很容易造成組織氣氛不好。」
但如果下屬明明有功,卻不能說,那不是吃虧?鄧力瑋建議,你可以邀功,但不能用讓團隊感覺到不舒服的方式。
?
改善下屬弱項不如去發揮長處
如何激發下屬潛能,也是管理中的重要課題。鄧力瑋認為身為領導人要具備兩種能力,一是能夠鑒賞員工的潛力及挖掘其擅長之處;二是鑒賞完了之后,要不吝嗇地說出來。
看到員工表現良好、做了好事,他會一直贊美,「人再怎么樣,都是愛聽好聽的話,雖然一般都會說『請你給我忠告,讓我變成更好的人』,但這都是違背人性的。」,他進一步說明,「不用去批評,要去鼓勵,只去看對方美好的地方,并不吝去告訴他做得很好,他心情愉悅,就會好好做事,就會有好的創意,進而創造公司的利益。」
鄧力瑋以為,與其要員工去改善他的弱項,還不如去發揮他的長處,「因為我去顧一個人,是哪個強項可以被我利用,我們利用人不是他的無缺點,而是他的一技之長、他最厲害的地方,哪怕他其他都很爛。」
他舉例,A員工的各項能力表現都80分;反之,B員工的各種能力大都是60分,其中一項是100分。對鄧力瑋而言,A員工就是沒有價值,他會轉而善用B員工100分的能力。只要稱贊員工的一個小優點,讓它變成一個大優點,這個大優點愈做愈好,潛能就發揮了,所有的潛能可能都是來自于小小的成長。
?
要求要清楚指令要書面化
所謂帶人要帶心,有效整合及運用團隊,才能產生高效能。鄧力瑋說,首先要求要清楚明晰,有些領導人設定的標準就很抽象,比如「我們沒有標準」、「標準要很高」,諸如此類讓下屬摸不著頭緒、無所適從的話語。
?
像廣告業是CasebyCase,常常是由不同專業的人所共同完成,其巧妙就是在于把這個團隊能夠達到的標準制訂出來,把標準設清楚,大家知道目標,才會整合起來。其次,指令要書面化,也就是要寫下來,鄧力瑋以樂團做為比方,樂團中有人彈鋼琴,有人拉大提琴,此時就要打印出共同的樂譜,才能夠有效整合,一起演奏出完美悅耳的樂章。
?
與下屬意見不合時不口出惡言
而現今,很多項目或作品已不是一人能獨力完成,都必須透過團隊協同合作,才能達致最好的成果。而組織內氛圍是否能夠和諧,來自于如何讓同事之間產生信賴感。
?
鄧力瑋說,「同事間的信賴建立在職權清楚,不會越權,有些組織游戲規則不清楚,反而會造成混亂。平常要把權利義務講清楚,要變成一個團隊伙伴,不要成為團隊的拖油瓶。」在我們公司,堅持的信賴是來自于自我要求,也就是只要把自身工作做好,別人就不需要去補位。
?
如果他和員工意見不同時,就用職權為判斷依據,「職權在你,我就聽你的,即使官比你大。」又比如廣告業常必須提案,如果團隊成員間意見相左,鄧力瑋會給予他的意見及建議,最后決定權還是在負責提案的身上。
?
格外要注意的是,鄧力瑋絕對不會因下屬不采納他意見,而說出「好吧!那你等著看!你不聽我的,后果你要自己承擔!」他認為身為領導者,功夫還是要作足,要抱持全力支持的心態,「就算你跟我意見不同,我還真心支持你,因為是你要提案的。」?善用餐桌藝術聆聽下屬訴苦
?
團隊提案成功時,如何激勵他們?反之,如果失敗時,又會怎么安慰他們,鄧力瑋直言道:「就是吃飯!」,不管成功或是失敗都是和團隊共進餐食,「比稿勝利了就慶功宴,然后失敗了是安慰宴,還是吃飯。」
?
在心理學中,可藉由享用美食的愉悅感受及用餐交談的印象產生聯結,增加彼此的好感,也就是香味的心理作用。用餐能讓人緩和戒心,也較能輕松的交談。
?
除了用餐,當然激勵或安慰人心的話還是不能少,尤其是比稿失敗時,鄧力瑋會和團隊同仇敵愾、站在同一邊,或說「感謝大家的努力,雖敗猶榮」這類的安慰話語。此外,要扮演聆聽者的角色,「要傾聽下屬的排毒,大家總是有怨氣,只要聽就好了,也不一定要處理,有時他只是需要有個聽眾,就像心理醫生。」記住不要出口批評,只要說「知道了,明白了」即可,要有相對的同理心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