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工程項目中,項目經理與現場實際管理“各管一攤”的現象早已不是新鮮事。特別是施工隊直接隸屬總包管理的項目,很多項目經理只是“掛名”而已,看似負責,實則未參與現場管控。這種管理脫節雖常見,但不代表可以忽視。必須明確其帶來的風險,并學會有效應對。
?
對監理來說,關鍵在于識別不同類型的項目經理,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——也就是“看人下菜碟”。
?
理想的項目經理,是總包直接派駐的那類,對項目投入精力,在施工現場常駐,管理合規、態度積極。這類人應成為監理工作的“合拍搭檔”。在監理例會中,可以主動邀請他們牽頭匯報安全、高危作業、重大風險源等問題,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,促使其承擔應有的管理職責。監理也要注意引導他們少將工作下沉到班組,而應體現總包的統籌管理能力。
?
但也有一類項目經理是“有證無實操”的代表。他們名義上是關鍵崗位,實際操作能力卻不如老工人。面對這種情況,監理既要保證合規,又要識別現場真正能解決問題的人,建立溝通渠道。同時,也需不斷提醒項目經理,哪怕不是現場高手,也應掌握項目關鍵節點、質量要求和安全風險。否則,面對外部檢查時“答不上來”,吃虧的可不僅是施工單位,監理也難辭其咎。
?
第二類常見的項目經理則是長期不駐現場的類型。他們不了解現場動態,導致管理脫節問題頻發。監理應明確要求此類項目經理定期到場,特別是在監理例會、專項檢查等關鍵節點必須親自出席。只有他們及時掌握項目進展,才能應對來自監管單位或建設單位的突發抽查。
?
若某項目經理屢次缺席、推諉責任,監理應在會議上點名通報并做好紀要記錄。情況嚴重時,還可以下發監理通知單或向業主提交聯系單,作為監理履職的書面依據。一旦追責,監理可據此自證職責到位。
?
除了項目經理的問題,另一個管理盲區是技術負責人的“紙上方案”。有些技術負責人編寫方案時內容詳盡,但方案根本無法落地。監理必須將方案審查作為重點,確保內容與現場情況一致,包括工程概況、設計指標、周邊環境、施工方法、設備材料等,避免“寫得好看、用不了”的尷尬局面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