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筑行業,建造師、造價師、消防工程師、注冊安全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書被廣泛認可,不少人取得一兩個之后就覺得“差不多了”,開始“養尊處優”,失去了繼續深耕的動力。但如果你真的覺得二建小意思、一建沒壓力、一造靠毅力也能啃下來……那么,請問你敢不敢直面這個行業的頂峰——注冊電氣工程師?
?
注冊電氣工程師,堪稱設計類證書的“天花板”,也是設計圈內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級執業資格證書。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門話題:“中建強度007,注冊電氣工程師能不能打?”答案是:不僅能打,而且是越老越吃香的“稀缺資源”,市場行情穩居高位不說,還有極強的跨平臺流動性。如果說一建決定你能不能當項目經理,那“注電”決定你能不能坐上設計院核心崗位,甚至直接影響你在工程領域的高度。
?
我身邊有很多人考證是為了晉升、加薪、換崗,也有不少人純粹是因為熱愛挑戰。而我,就是那種有點“二愣子”精神的人。從來不迷信權威,也不喜歡走尋常路。2021年我已經連續拿下6本注冊證書,涵蓋建造、造價、消防、安全等多個領域,但當所有證書都被收入囊中后,突然就失去了動力——一切都太熟悉了,太容易了。于是,我盯上了注冊電氣工程師,決定跳出舒適區,闖一闖更高難度的“設計賽道”。
?
其實我早在2014年就聽說過“注電”。那年我還在施工單位干項目,業主方來了一位老師,來自某高校,身份特殊:注冊電氣工程師 + 教授。他給我們講了一個很讓人震撼的小故事:2008年他的證書一年簽了三次合同,三年總收入54萬,第一年就拿了18萬,光是現金就裝了半個手提袋!這番描述,在我內心種下了一顆種子,也第一次意識到,證書的價值,不止體現在工資單上,更體現在你是否具備被行業“高價挖走”的資格。
?
2022年,我正式開始準備注冊電氣工程師考試。對我這種做施工出身的人來說,報考設計類證書確實需要極大勇氣。很多考點從未接觸,比如高等化學、理論力學、流體力學等,大學都沒學過,靠高中的底子勉強硬上,自學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?
所以我決定砸錢——花了2700元報名了線上基礎課班,課程強度超高,每周2到3節課,每節課130分鐘。老師都是大學教授級別,講課節奏快,邏輯推理強,完全不同于施工類證書的應試套路。上課期間一分鐘走神都不行,一旦漏掉前面的邏輯鏈,后面的內容你基本就聽不懂了。這種學習強度和知識深度,讓我真正感受到設計崗的專業壁壘,施工證書和設計證書,是兩種完全不同的“腦力搏擊”。
?
學習過程中,我多次被難度勸退,但也一次次咬牙堅持。三個月時間,我只完成了不到一輪復習,第二年又因工作原因擱置備考,直到今天,還沒正式走上考場。這讓我想起去年我去跑“峽山湖馬拉松”的經歷,明明知道身體扛不住,還硬報名了“全馬”項目,最終堅持跑完23公里后上了收容車,雖然沒完賽,但至少知道了自己還有多遠的距離可以突破。
?
注冊電氣工程師對我來說,就是那座高不可攀但又充滿誘惑的“精神高峰”。它讓我意識到,建筑行業不止有一建、造價師這樣的直線職業路徑,也有像“注電”這樣的“隱秘賽道”,專屬于設計圈內那些愿意熬、能靜下心、肯啃書的高階玩家。更讓我佩服的是那些設計院的兄弟,他們不僅邏輯清晰、理論強大,還必須承擔長周期項目壓力,真正是靠專業吃飯、憑腦力拼命的戰士。
?
我相信,只要條件成熟,我會再一次披掛上陣,繼續挑戰注冊電氣工程師的高峰。不是為了炫耀幾本證書,也不是為了收入翻倍,而是為了證明自己還在成長、還有追求、還敢跨界。這種“挑戰更難的自己”,是我考證路上最寶貴的動力。
?
兄弟們,你們是否也有一座心里的“注電”?是否也有一場人生的馬拉松,正在等你全力以赴?別等到精力耗盡、狀態下滑才后悔沒沖一把。人生不在于你已經拿了多少張證書,而在于你是否還有勇氣走出舒適區,去挑戰真正能改變命運的“高難度”!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