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時間,老趙終于重新上崗了。這個消息一傳出來,認識他多年的朋友老張也為之感到高興。畢竟在建筑行業干了一輩子的老趙,在家待業了近半年,終于在50歲這個“高齡”重新找到一份甲方單位的工程經理崗位,確實不容易。
?
老趙曾是一家大型地產公司的項目負責人,有資質、有證書、有經驗,人脈資源也不差??删褪窃诮洑v了一輪“裁員潮”后,他也被卷了進去。從此,開啟了漫長的待業期。
?
這段時間里,朋友們也沒少幫他聯系工作機會,但幾乎都被他婉拒了。老趙的理由也很簡單:“干了這么多年甲方,實在受不了施工單位那一套流程和強度,再讓我回去拿筆畫圖、盯工地,實在是扛不動了?!?/span>
?
聽起來像是在挑三揀四,但在行業人眼里,這種“還想挑肥揀瘦”的想法,多少顯得有些不切實際。如今這個建筑行業,說句實話,經驗和資質已經不是決定性優勢了,真正被廣泛認可的“核心競爭力”,反而是——年輕。
?
是的,哪怕你是建造師、有一堆甲方項目經驗,到了45歲以后,市場對你的需求就開始斷崖式下降了。在很多企業看來,一個40歲以下、可塑性強、能熬夜加班還能出差的年輕人,比一個“老油條”更劃算。
?
好在這個月中旬,老趙終于接到一家建設單位的錄用通知,崗位是“工程經理”,他很珍惜這次機會。入職初期,他也挺自信:項目經驗豐富,團隊溝通不在話下,按理說干起來應該游刃有余。
?
但沒想到剛入職一周,就發生了“劇情反轉”。
?
事情是這樣的:工程部一共6個人,包括老趙在內,其他5人竟然都比他年長。按理說,老趙應該在團隊中處于中間年齡段才對,結果卻成了“最年輕”的。他自己調侃說:“不是遇到了一群老同事,是遇到了一群老滑頭?!?/span>
?
但這都還好,畢竟能把工作分配下去,關系慢慢磨合也能處理。但真正的問題出現在一位“空降副總”到來之后。這位工程副總被直接任命為項目分管領導,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“改革工程部”:不設上下級,打散原有架構,改為“分棟負責制”。
?
換句話說,原來的工程經理崗位已經名存實亡,所有人平級,每人負責幾棟樓的安全、質量、進度和驗收等內容,統一向副總匯報。于是,老趙剛剛“坐熱”的工程經理椅子,還沒捂熱乎,就徹底尷尬了。
?
職位沒了,但薪資還沒調整。聽起來是“沒吃虧”,可實際上,職位與權責脫節,本身就是一種變相貶職。這不僅是職場中的打擊,更是一種對求職者心理預期和職業尊嚴的極大不尊重。
?
從這次變動來看,問題其實不只是出在老趙身上,而是暴露出這個建設單位內部管理的混亂與人事制度的不成熟。招聘一個中高層崗位,卻在短短一周內由“工程經理”變為“普通執行崗”,這本身就說明公司對組織架構的認知、對崗位的定義都缺乏系統性。同時,也反映出企業在人事管理中缺乏基本的誠信和透明度。
?
對于老趙而言,現在面臨兩個選擇。要么據理力爭,看看當初簽訂的勞動合同里是否有明確的崗位職責描述,如果公司變更了職務但沒有正當理由和協商過程,是可以依法維權,要求恢復原職或合理安置的。要么選擇“騎驢找馬”,先暫時接受現狀,保證收入不斷,但同時開啟新的求職通道,為下一份更匹配的工作提前做準備。
?
而對于像老趙這樣的中年職場人來說,這件事也帶來深刻的警醒:在當下這個環境里,僅憑經驗和資質是不夠的,保持學習能力、適應變化的心態以及清晰的職場規劃,才是長久之計。
?
至于老張,說得直接點:“在這個行業里,年紀越大,崗位越高反而越不穩定,一不小心就成了靶子。能干,但不能死撐;要穩,也要有退路?!?/span>
?
下班路上老張發了條朋友圈:“最近太忙,抽空嘮幾句。老鐵們,見諒。希望每一個像老趙一樣的兄弟,都能在職場這條路上,走得穩一點,也順一點。”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