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卷”成常態的職場里,準時下班幾乎被等同于“不上進”。很多人為了表現拼勁,習慣性加班到深夜,認為這樣才顯得敬業、有責任感。但你有沒有發現,那些真正效率高、業績穩的人,反而每天都能輕松準時離開公司,還能在職場中一路上升?
今天要講的,是房地產策劃公司員工小瑤的故事。她用五年時間,從一名普通策劃專員成長為項目副經理,而她的“逆流而上”,恰恰是從拒絕加班開始。
?
小瑤畢業后進入一家大型房地產策劃公司,在行業內小有名氣,客戶多、項目大、節奏快,工作強度自然也不低。她剛入職時,為了盡快上手,天天加班熬夜,周末也常常臨時加班出差。
“那時候我覺得,能不能升職加薪,關鍵就是得拼命干活?!毙‖幷f。
直到有一天深夜,她還在辦公室趕策劃案,突然接到電話,母親突發疾病送醫急救。她急匆匆趕到醫院,母親卻已經被推進ICU,而她卻錯過了第一時間的陪伴。從那一刻起,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職場方式。
?
那段時間,小瑤開始留心觀察公司里幾個老員工的工作節奏。她注意到一個現象:公司最受重用的項目總監老秦,不但每天準時上下班,項目進度也總是最穩最順,幾乎從不加班。
這讓她非常困惑:同樣都是工作八小時,為什么人家能完成這么多,還能活得從容?
她開始悄悄觀察老秦的工作方式。每天早上九點,他準時出現在辦公室,先用十幾分鐘整理當天任務清單。之后,他進入“深度工作狀態”,中間不頻繁切換任務、不被瑣事打擾。中午雷打不動吃飯休息,下午開會、回客戶、修改方案,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最關鍵的一點是:他對工作的輕重緩急有極強的判斷力。
面對新任務,老秦會先問三個問題:**這事重要嗎?緊急嗎?必須我做嗎?**他善于拆解任務、設定優先級。能當場處理的馬上解決,不能立刻做的設好提醒,不該自己做的及時分配。
“很多人不是事情太多做不完,而是不會安排時間?!毙‖幐袊@。
?
在觀察一段時間后,小瑤開始模仿老秦的做法。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,不再是回微信、不再是打開郵件看通知,而是寫下三件“今天必須完成的核心任務”。其他事按重要程度排優先級。
她也學會了在溝通中表達自己:當主管臨時交辦新任務時,她會說明手頭已有工作安排,并協商時間節點,而不是一股腦地全接下。
“以前我總覺得拒絕任務就是不給面子,后來才明白,清楚表達工作安排和時間規劃,反而能讓人覺得你有計劃、有擔當?!?/span>
慢慢地,她不但工作做得更快更好,還贏得了客戶的信任。最讓她驚喜的是,原本總催她加班的主管,也開始把她當作團隊效率標桿。
?
她的變化也帶動了整個小組的氛圍。原來常常加班的同事,開始主動優化流程,提早完成任務。開會更聚焦、回報更清晰、配合更順暢。項目進度提速,客戶滿意度也跟著提升。
“大家都發現,只要白天專注做事,根本不需要熬夜?!毙‖幷f。
她也因此獲得更多進修和成長的機會,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學習數據分析、項目管理,為職涯升級提前布局。而她的晉升,也比預期早了整整一年。
?
根據國內某建筑招聘平臺的職場調研顯示,超八成職場人有過加班經歷,但只有不到兩成的人認為加班真的提高了效率。而在晉升評估中,那些能“按時完成任務、掌握節奏”的員工,普遍比“常態性加班者”更受主管青睞。
為什么?因為效率,是現代職場最稀缺的能力。不是你多努力,就一定代表你做得好;而是你是否能用有限的時間,做出最大化的成果。
真正厲害的人,不靠熬夜加班刷存在感,而是靠規劃、判斷、執行三力合一,穩穩掌控每一天的節奏。
?
小瑤現在依然在原公司,職位更高、責任更大,但她仍堅持每天準點離開公司。她說:“準時下班不是我追求的目標,而是我掌握節奏后的自然結果。”
她的話值得每一位職場人思考:
我們努力工作,是為了讓生活更好,不是把生活犧牲給工作。時間管理不是工具,是人生觀。當你知道什么才是最值得投入的事,就不會再把加班當成榮耀。
學會好好工作,也學會好好生活。才是現代職場真正的成功哲學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