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,我面試了一位建筑設計師。他看起來很安靜,穿著簡單的白色T恤,戴著黑框眼鏡,身形清瘦,沒有留胡須。他坐下后填寫了表格,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公司的上下班時間。我告訴他,我們公司早九晚六,沒有打卡機制,員工只需對成果負責,不強制上下班時間。有人八點多就到了,也有人九點多才來。聽完,他微微皺眉,用手推了下眼鏡,像是有些難以置信。他說,自己在上一家公司為了趕打卡,常常在路上奔跑,有幾次甚至差點撞到電動車。
?
緊接著他問,是否雙休。我回答說,我們公司不是互聯網行業,按國家法定節假日正常雙休。他看上去有些不好意思,但還是繼續問:這里加班情況嚴重嗎?他說他以前的公司,每周幾乎每天都要加班,最夸張的一天晚上十點后,部門三十一個人中有二十九個還在工位上,只有一個因為生病請假,另一個因為懷孕被允許不加班。他苦笑了一下,顯然對那種工作節奏留下了不小的陰影。
?
我沒有回避加班的問題。我坦白告訴他,我們公司確實也會加班,畢竟建筑行業面臨的工期壓力和客戶需求都不輕松,但整體節奏還算健康。今年公司沒有熬過夜。我們鼓勵員工在白天提升效率,而不是無限拖延到晚上。為此,公司中午特地安排一小時休息時間,一點到兩點全面熄燈,大家可以午休。我們相信,一個疲憊不堪的人,難以產出高質量的設計,這不僅對公司沒好處,對個人發展也不利。
?
聽我講完,他輕輕點了點頭,似乎在腦中描繪這份工作的畫面。他眼尖,注意到會議室里放著很多草圖。他說,上家公司基本不畫草圖,方案都是直接上電腦渲染。我告訴他,在我們公司,每個項目立項初期都會組織頭腦風暴,每個設計師都可以自由提案,用草圖表達想法。哪怕畫得再糟糕,只要思路好,我們也會認真討論,這種方式更容易激發靈感,推動團隊合作。
?
他接著問項目周期有多長,我告訴他,商業綜合體的整體周期通常兩到三年,設計最密集的階段大概半年,但有些項目由于審批和建設階段較長,可能持續跟進六七年。他抬頭望了一下天花板,仿佛在想六年后的自己會在什么位置。他又問,我們公司是否也做很多拿地項目和投標項目。我解釋道,我們更傾向在項目拿地之前就參與規劃建議,這樣可以提前影響指標和條件,對后期落地設計更有幫助。他插話說,他之前所在部門一年做了一百多個拿地項目,還投了很多標,幾乎沒幾個落地,交了那么多方案,最終都石沉大海。他說這是他離職的一個重要原因,而且現在那家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,他甚至后悔離開得太早。
?
我點頭告訴他,我們的項目大多都能順利落地實施。對一個建筑師來說,如果工作了七八年,還沒有參與過完整落地流程,那經驗的含金量其實并不比新手強多少。他提到對大型商業項目還不熟悉,問是否能適應。我遞給他一本公司內部出版的《商業地產 從拿地到設計——商業建筑設計手冊》,告訴他,如果他想系統地掌握商業綜合體設計,這里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?
翻了幾頁,他沒說什么。這時輪到我提問。我問他會不會Rhino和Grasshopper。他說Rhino會一點,但Grasshopper還不會。我告訴他,這類建模工具在地標型綜合體項目中越來越常用,特別是那些雙曲面立面方案,用Rhino提資給幕墻單位,會比傳統建模更高效、更精確。我給他看了幾頁幕墻控制手冊的示意圖,他看著但沒說話。
?
然后他突然抬頭問,這里的薪資怎么樣?我回答說,在我們公司,設計師的薪資并非按工齡計算,五年經驗的人可能收入超過八年經驗的同事,關鍵看項目執行能力、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能力。他接著問,有沒有安排資深同事帶新人?我說,沒有特定安排。我們把每個員工都視為獨立的專業人士,這里不是學校,不會有人手把手教你。大家可以互相請教,但要有主動意識。
?
他聽完之后顯得有些失望。我問他,你覺得你最大的優勢是什么?他回答說,他雖然不太會Grasshopper,但可以幾天內學會,同時他對設計充滿熱情,有良好的理念,有成為優秀設計師的潛質。我說,那你愿意現場畫張圖表達一下思路嗎?他猶豫了,說自己手繪不好,不想畫。我說沒關系,我還沒說畫什么內容。他連連搖手,說他真的不畫。
?
我解釋說,只是想讓他隨手畫個簡單的剖面,比如裙房、塔樓和地下室的大概構成而已。他還是堅持拒絕,并舉起雙手,像是有些防備,甚至是帶著某種心理抵抗。那種反應不像是謙虛,反而更像一種抗拒,甚至是恐懼。
?
我看著他說,其實你不必這么緊張,也沒人要評判你畫得好不好。我們當年剛接觸地鐵上蓋商業綜合體項目時也很生疏,面對軌道交通、城市管線、高壓線、河道穿插等等情況,也曾無從下手。但這些經驗,都是做過之后才慢慢形成方法論的。設計不是比誰不犯錯,而是誰敢動手試。
?
他聽完,緩緩站起身,說了句不好意思,可能自己還沒準備好。我告訴他,如果未來準備好了,歡迎再來面試。他點點頭,鞠了一躬,就離開了會議室。
?
這個面試讓我印象非常深刻。他不壞,也不懶,而是一個在高壓環境下過早被耗盡信心的年輕設計師。他不是沒能力,而是對自己的信心和表達能力產生了質疑。也許他只是需要一個重新相信自己的機會。建筑行業對技術有要求,對表達有要求,對耐力也有要求,但最重要的,還是一個人能否在反復的自我否定和打擊中,依然愿意再畫一張草圖,再邁一步。
【觀點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】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